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8篇
财政金融   101篇
工业经济   57篇
计划管理   418篇
经济学   500篇
综合类   884篇
运输经济   18篇
旅游经济   15篇
贸易经济   259篇
农业经济   146篇
经济概况   5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nadequacy of classical and neoclassical theori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set of changes experienced by economic systems in their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 institutional dimension concerning the issue of well-defined rule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economic policies) and involving all stakeholders in the regulatory process (starting from the firm), seems to better interpret micro- and macro-economic aspects of the evolving capitalist model. This means questioning the complicated economic governance and society in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nation-state to a world society (or world state).  相似文献   
2.
In this research note, I revisit the issues raised by Jerry Petr (1987) in “The Nature and Necessity of the Mixed Economy.” The institutionalist mixed economy is still a sound model for the good society. However, Wester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have been losing ground on the goals of the mixed economy. The struggle to defend pragmatism over ideological attachment to neoliberalism, has evolved into a distributional struggle that cannot be resolved without institutional change.  相似文献   
3.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落现象不容忽视,乡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实现和现代乡村能否建成。为此,剖析了我国乡村衰落的成因,探索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办法,提出了现代乡村建设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质量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基础的。人类要追求生活高质量,经济高效益,必须注重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6.
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根据教育系统有关因素的因果关系,建立教育系统动力学模型,可测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协调发展观点作为整体发展思想的一部分由来已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协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目前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作为全面小康题中应有之义的协调更是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是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涵人与自然、区域、城乡的协调发展,还包括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经济社会和国防领域间的协同发展。必须坚持把协调发展贯穿于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才能使协调发展理念在促进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全面小康这篇大文章上发挥出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依据企业员工调查问卷数据,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考量悖论式领导对员工工作绩效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悖论式领导与员工角色内绩效、角色外绩效均显著正相关,和谐型工作激情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强迫型工作激情仅中介悖论式领导与角色内绩效之间的关系;角色认同削弱了悖论式领导与和谐型工作激情的正向关系,但会强化悖论式领导对强迫型工作激情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制造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基于认知-情感个性系统理论,构建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工匠精神的双路径模型,检验心理所有权与和谐式工作激情在主观社会地位与工匠精神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关怀型伦理氛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收集的538份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主观社会地位对制造业工人工匠精神有显著正向影响;(2)心理所有权与和谐式工作激情在主观社会地位对工匠精神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关怀型伦理氛围在心理所有权、和谐式工作激情与工匠精神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主观社会地位对制造业工人工匠精神的双路径影响机制,丰富了工匠精神的前因变量研究,并为培育制造业工人工匠精神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基于西部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西部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技术理念应是发展适用技术。大力发展适用技术,是西部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和必然选择。"恭城模式"、"象州实践"和"和林格尔现象"等都是西部地区通过适用技术,构建和谐社会成功的典范;而"民勤县荒漠化"现象则主要是由于没有采用适用技术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